“书记,我没关系,就想来学校帮帮忙。”“老师,明天我能当‘大白’吗?”自贵阳贵安本次疫情出现以来,为遏制疫情扩散,贵阳部分区域从9月3日起开始实行全员核酸检测,这不仅考验着我们的城市,也考验着我们的校园。为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,航空学院上下众志成城、共克时艰,自封控之时开始,只要学生有需要,教职工、志愿者迅速反映,奔赴每一个需要支援的岗位。
“我们”——各科室闻令而动,启动应急预案
根据教育厅、学校有关决策部署,领导班子要求各科室进一步研判细化学院疫情防控各项工作,把应急处理、疫情防控、教学秩序维护、学生关怀摆在重要位置上。教学实训科为了保证疫情期间在校生线上教学有序,制定并细化线上教学方案,责任落实到人,确保每节线上课程有质量、有监督、有效果,保证线上教学不加“水”、不掉队;及时召开20级岗位实习工作部署会,严格疫情期间实习生的管理制度,要求实习指导老师为实习生提供更人性化的管理,确保实习生顺利完成任务。辅导员办公室要求辅导员确保疫情期间的学生安全,特别关注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,在配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。




“我们”——党员听令“逆行”,返校返岗
9月3日,根据学校的紧急安排,学院教职工听令而行,收拾行李,以最快的速度返校返岗,参与疫情防控工作。旅游(酒店)管理专业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徐倩主动到校,参与到工作中,她说:“我是17年的老党员,又是党支部书记,应该起好带头作用,看到通知就来学校,也是想着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。”辅导员们响应号召,9名辅导员迅速集结,又散在各个工作岗位上,晚上在办公室简单铺个床,白天又奔赴在寝室、办公室、核酸检测点,为了督课、疏导情绪、关心校外实习生,线上课堂、QQ群微信群也随时闪动着头像,他们是疫情大考中连接学生和外界最重要的纽带,肩上的任务重但从不叫苦,这是选择这份职业的笃定和坚守。



“我们”——志愿者主动请缨,守望相助
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们身着蓝色马甲,被亲切称作“蓝朋友”,自学校封闭管理以来,“蓝朋友”成为了防控管理的重要力量,“即便知道要冒雨、顶着酷暑工作,同学们还是在志愿者需求发布之后,很快就报满了,这样的热情也带到了岗位上。”学生会的同学吴兴美说。除了校内志愿者,学院师生也在校外发挥着力量。李丹丹老师第一时间报名了黎海社区志愿者,引导楼栋居民核酸,每5户一组,挨家挨户敲门,她说,大家都贡献一份力量,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,这座城市就会早点好起来。在外实习的空乘201班陈立淳、机电201班王鑫等同学因为疫情暂时不能到实习单位上班,就地成为社区志愿者,扛起青年的担当,发挥青年力量。学院师生在校内外成为志愿者舍小家、为大家,体现的不仅仅是学院师生超越时空凝心聚力的精神,更是身为贵州人之间守望相助的关爱。





非常时期就像一面镜子,照亮了生命中许多细碎的光点。领导老师们深入宿舍给带给学生关怀;辅导员每天值班,时刻关注着在校生的身心状态;上网课时老师会询问大家的学习生活情况;每日一次的核酸检测也在有序进行……不同角色,同一使命,疫情面前,心存大爱,学院所有为了疫情而战斗的“我们”仍在坚守,相信前路光明,阴霾终会散去,无论哪里有需要,定会毅勇前行。
一审:张琳芸
二审:伍群英
三审:李江波